第两千一百一十六章 饕餮盛宴10-《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长》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不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军队战斗力。

    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了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的部门,它在1926-1929年间被称为军械所总设计局。

    这个设计局的任务就是研制履带战斗车辆并协助工厂建立生产线,使图纸成为实际的产品。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和设备,GKB OAT的早期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尽管如此,GKB OAT仍与国内几家实力比较雄厚的机械制造厂合作,组织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建立坦克生产企业,为国产坦克的诞生做着准备。哈尔科夫机车厂在1923年设计并制造了履带拖拉机,该厂拥有生产履带车辆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的经验,这为建立坦克生产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苏联关于正式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日动员委员会的决议,当时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1928年1月7日发布了第1159/128号文件,文件规定“……应当立即考虑在哈尔科夫地区建立坦克和拖拉机生产线……”。

    根据这些决议,1927年12月,当时的哈尔科夫机车厂挑选了几位拖拉机设计师组成了坦克设计小组,由一位年轻的机械工程师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这个设计小组最初的任务是与GKB OAT密切合作设计一种坦克,项目代号1-12-32,同时向工厂提供设计图纸并参与建立坦克生产线的筹备工作。随着设计工作范围的扩大,1928年初,哈尔科夫机车厂获准扩大设计小组的规模,再招入8名设计师。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雏形就此建立起来。

    南方机械厂的收购事宜洽谈完毕,包首富便马不停蹄来到这家著名的坦克制造工厂。

    前世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危机,研究经费极度缺乏,坦克发展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乌克兰独立后,莫洛佐夫坦克设计局的景况并没有得到立即改善,大规模缩减国防经费使莫洛佐夫设计局得不到定单维持生产,老化的生产设备无法得到更新,这种局面持续了数年。为了保持坦克生产线的开工率,至少是低速的生产。设计局不得不将许多生产军品的车间推向了民品市场。经过数年努力,莫洛佐夫设计局保住了它在坦克设计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开始不断冲击国际市场。

    莫洛佐夫设计局更是改变主攻方向,90年代,设计局的大部分精力从研制新的坦克装甲车转移到为现有装甲战斗车辆提供改进升级包,以提高其性能或延长其服役年限。

    针对大量的T-72主战坦克的海外用户,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制造设计局开发了一系列升级包,它们分别是T-72AG;T-72MP;T-72-120。三者之间最显著的不同在于火力方面。T-72AG和T-72MP仍然保留了125毫米主炮,但前者安装乌克兰自行研制的火控系统,可发射炮射导弹;而T-72MP安装的是法国的萨万-15计算机化的火控系统,由法国萨杰姆公司研制。T-72-120则装备了120毫米滑膛炮,发射北约标准弹药,也采用乌克兰设计的火控系统。

    只能说苏联遗留下来的军事资产太过庞大,即便修修补补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甚至可以说哈尔科夫莫罗佐夫机械设计局算是成功自救的典范,如果不提前介入;未来收购的成本将会变得更高。加上工厂正处于最困难时期,此刻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苏联时期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主要产品包括T-34坦克、T-72坦克和T-80坦克。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从这里不难看出;工厂在坦克领域的技术储备。

    黑云汽车虽然是国际市场知名度非常高,可在坦克和拖拉机领域;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不是包子轩不想研发,而是技术储备、以及配套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加上明知道苏联解体,坦克工厂的价格会非常便宜;也就没有必要在花费太大代价提前入场。

    身为莫罗佐夫机械设计局总工程师的米哈依洛·D·伯里休克非常清楚,乌克兰官方根本不会拨款给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救。

    可冷战这么多年,苏联生产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多;各个加盟共和国都在削减库存,根本不会有国家订购新坦克。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工厂接不到订单;加上之前的亏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莫罗佐夫设计局都不可能获得资金!
    第(1/3)页